家宴(二)

鲁郡公贾充家奴仆众多,几房加起来有一千多人。起初,郭、李两房夫人居西京,有家奴五百。郭夫人迁居东京,新府地壮阔,贾谧又已成人,三房加起来家奴过千。之后,贾荃出嫁,带走一百家奴;贾南风出阁带去的更多,足有二百家奴。郭夫人虽做主又买来一些,人数也未过千。

再后来,李夫人过世,贾午、照和归府东京,便从西京带来二百多旧奴,这群旧奴原为李夫人跟前旧人,从李夫人患病,贾午治家乡侯府,这二百家奴便只听贾午命令,从西京迁到东京,并不服郭夫人管束。此事,郭夫人到不生气,她趁此与贾充商议,将贾午分房出去,贾午在贾家反而与贾谧平起平坐了。

贾午回归东京郡公府,首先将贾荃接进自己的园子。贾荃出嫁带走的一百家奴原是李夫人房里家奴,可惜从夫家回娘家,一百人少了八十。贾荃在郭夫人房里,没少受闲气。回到贾午这房手脚都舒然了。

接了贾荃进来,贾午开始大刀阔斧的买人。本来二百家奴不少了,贾午却嫌不够。盖因这二百人除了一多半为内宅的丫头、仆妇,便是外宅坞田农奴,只会插秧种地,养蚕织布,至多养马、养牛。至于什么烧瓷做瓦的陶工、伐木琢器的木工,染衣刺绣的布工、吹拉弹唱的乐工,斗鸡走狗的兽工、酿酒烹膳的厨工,簪珠制佩的玉工,色艺双绝的美人,就是郭夫人手下也不齐全。贾午归府做得第二件事,就是把以上杂奴都招致自己麾下。连年战乱,愿做大户家奴的流民甚多,不过多久,贾午手下便有了小五百人。这不要说贾谧,郭夫人也要侧目。

照和在贾府则从来没有自己人,她儿时用的是李夫人的老仆人,后来就是用贾午的人。司马睿安排了几十个家奴在王府伺候照和,可那都是先夫人诸葛氏(司马睿嫡母)的老奴,他们怎有贾午精挑细选出的仆从好使唤?于是照和便住在哪里就用哪里的奴儿,绝不往外带。这恰好也随了两府主人的心。家奴就是银子,谁又愿意把自家银子白白放进别家的口袋?就连贴身的侍女,照和也不与她们亲近。这规矩,照和是在琅邪王府学到的。

诸葛夫人治家第一条便是摆正主奴关系。如何摆正,就是主子不可太亲近奴才。诸葛夫人曾说:奴性刁,可用不可信。凡主奴相亲之国必亡,主奴相亲之家必破。这话照和深信服之。

诸葛夫人是儒家大族出身,李夫人则不是。跟着李夫人的照和看了太多恃宠而骄的奴才。他们或是欺瞒,或者偷盗,李夫人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照和很是看不惯。等到贾午接手了李夫人手下的老奴,照和都为她捏把汗。

贾午不是李夫人,她手下赏罚分明,赏重,罚更重,规矩立下,再将几个作天作地的刁奴打死,原来那群老奴就突然规矩了。见了贾午,顺从的就像兽工手下的鬣狗,贾午让他们叫,他们才敢出声。贾午一个眼神,老奴就闭嘴。

这番手段,首先打动的是贾充,他亲身经历了乡侯府的变化,对贾午赞不绝口。于是太子从贾家选妃,按贾充之意,便应该是贾午入选,贾南风虽美貌,可性子独,贾充怕她惹事。还是郭夫人说服了贾充:“哪有让妹妹抢了姐姐风头的,这以后他们姐妹两个还怎么处?”

因为这段故事,贾南风恨了贾午好一段时间,每次都是照和去做和事佬,为贾南风抬轿子;贾午又处处服伏低。毕竟是亲姐妹,贾南风嫁人后慢慢品出了妹妹的好处,也就不再记恨过去那段过节了。

等贾午扩了奴,贾充又尝出了第二层好处。府里举办个家宴,文士大夫来吃茶品酒,谈玄作赋,贾午那房比郭夫人这方做得更好。于是他便慢慢把自己手上的家宴,公宴放给贾午做。

贾午家宴的风格是化繁为简,摒弃大鱼大肉,推崇返璞归真的素食与细点,美其名曰“繁华始退见本真”,弄得贾充身边那群附庸风雅的晋臣,明明没吃饱,还要赞不绝口。

贾谧更是贾午的永磊。他手上有个“金谷二十四友”。酒宴办得像流水席。这二十四友聚会,除了在石崇(字,季伦。是一个大富豪,酷爱斗富)家的金谷园,便在贾家“荷园”。

“荷园”这名字当然是贾午起的,位置却不在贾府女郎的园子,而在贾谧庭院。贾谧宅子后有池塘,池塘里种着荷花,贾谧于是依池塘修建了一座仅用做诗文会友的回廊院落,风格与郡公府其他的封闭式的宅院全不相同,独具陶翁(陶渊明)笔下田趣。贾午第一眼看不过去,只看到园中池塘里的残荷,便赐名“荷园”。贾谧正用着妹妹手下调教过的美人宴客,自然没有意见。

贾午干活儿出力,也没少讨封赏。本来郭夫人手里管着的贾充的实封已有三成给了贾午,她嫌少,贾谧手上的闲钱便有了去处。贾溢正用着妹妹手下经过兽工调教过的雄鸡鬣狗与世族公子赌钱吃酒,自然没有意见。

于是,当贾午给父兄两人献上“乌香片”,以补“五石散”之不足时,两人未料到,这“乌香片”虽然劲儿一般,却“缠绵”得很。

贾午的才干太过,这不是照和的个人看法。贾充、贾谧都奇怪,贾午为何如此精通“士人瘾癖“?郭夫人为人严苛,不喜小艺。李夫人则老庄姿态,无为而治。贾午究竟从何处学到了晋室淡泊闲正下掩盖的荒腔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