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者只要体验过深夜的气氛,将会深深沉溺於此,无法自拔。我如此深信。

基於个人的坚持,这篇文章所提到的深夜指得是凌晨一点到四点。那是整座城市的人们大多陷入梦乡,只有极少数人仍旧保持清醒的神秘时刻,安静无声,可以鲜明地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心跳与手指敲打在笔电键盘所发出的声响。

对於我而言,「深夜」本身就是一项令人着迷不已的事物。

国、高中时期,如果期待许久的小说漫画出版了,即使放学立刻跑到书店买完,依旧会等到十点以後的时间才开始阅读。那是几乎不会受到外界干扰的安静时刻,可以专注在纸页当中的世界,而依照一本小说看两个小时的平均时间,看完之後也差不多可以去睡觉了。

随着进入大学之後,对於夜晚的定义也逐渐向後推延。

以前早该躺在床上睡觉的时间,大学时期却理所当然地保持清醒,甚至排定许多後续计画。那个时候,才算是真正体验到何谓深夜。

回到原本的话题吧,深夜如此令创作者着迷,这点或许也归功於对於创作者的刻板印象,只要是拿着笔在笔记本上面书写或作画的人,在以前也大多曾经想像过长大之後会在阳光从落地窗洒落的时髦咖啡店面向笔电、绘图板进行创作的画面吧,然而现实情况总不会如想像般美好,带着笔电外出不仅重又得担心碰撞,选位置的时候也得先找好插头,甚至会分外注意周遭他人的目光,追根究柢,心目中的理想咖啡店本来就难以寻得,退而求其次地待在速食店或连锁咖啡店打字,又总觉得有那里不对劲。

与之相较,在深夜创作这个刻板印象就容易实现多了。

不必多余的准备,只要默默等待时间来临即可。

调整好桌灯的照明角度,在笔电旁摆上一杯饮品,为求气氛也可在手边放上一本尚未读完的作品,俨然就是小时候所想像的画面。

关於饮品的部分也可以体现出创作者本人的坚持,从茶叶的选择、咖啡豆的冲泡方式、使用的杯子款式、添加砂糖或可可粉、添加用的银匙器材都有很多细节可以提及,写成好几篇随笔也不成问题,不过会很显然地离题,这边就先割爱了。

在深夜创作是一个相当独特的体验。

创作本身固然和其他时间差不多,以我为例就是凝视着笔电萤幕,想办法将脑海中想像的画面键成前後贯通的文字,偶尔进入到Zone的时候甚至不会在意现在是深夜与否。

话虽如此,Zone不是想进去就可以进去的,大多数的时间,还是一边瞪着文件档案的空白处一边滑着手机、桌电,偶尔伸手翻翻旁边的小说漫画,这个时候,「深夜」这项要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四周相当安静的缘故,无论喜好与否,拨放的音乐都会变成偏向轻柔、没有歌词的款式,随着当时的心情,直接将音响的音量转到零或者是戴上耳机也都是很好的选择。

卡稿的时候,站起身子在房间走动。即使只有自己一个人还是忍不住放轻脚步,唯恐发出太大的声响。

站在窗边可以看到城市的建筑物轮廓、路灯晕出的淡淡光线、以及几乎看不到汽车的宽敞马路。

在深夜的时候拿着小扫把打扫房间,抑或是坐在楼梯的中间位置凝视一片漆黑的小窗户也都别有一番风味,实际效果不得而知,然而有种这麽做就可以得到缪思女神所赏赐的灵感的感觉。

今天的我也是持续体验着深夜的气氛。

反坐在椅子,将下巴靠在椅背。放在矮柜的微波炉嗡嗡作响,白色马克杯则是在橙红色光线当中缓慢旋转。设定温度是中火和两分钟,正好是热到冒烟然而马克杯的手把不会烫人的程度。

在寒意徘徊在脚踝附近的寂静冬夜,期待着微甜的饮品,同时思考着作品接下来的发展该怎麽发展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