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土地区,沙姓真的是一个很少的姓,只在那广袤荒野与那匈奴鞑子交界之处,边境线上热闹的集市,才见得一二。而打那暴病身亡去了好几年的高祖力挺北伐,当时的骠骑大将军,即现在的镇国大将军张豫霖与那匈奴僵持十余年,交战三年,这边关未开商市,关内关外皆闭锁,沙姓之人便更是寥寥无几。而沙姓要说由来,还是那南匈境内一个名为回鹘的小国的国姓,故有此姓之人,在那小国里,还是皇亲贵胄。

其实说是沙姓,实际上还是中土化了的,据说那国子民自称是那满神(他们的宗教信仰)座下礼赞阿鲁浑沙的后裔,原本这姓都是后缀的,但是中土称呼不便,便擅自以此为姓提自最前称呼他们,故而中土境内的沙姓人群亦入乡随俗,久而久之,就成了一个正儿八经的姓。不过这些,施施是不知道的。深闺妇人,大抵是没此见识的。

当年那伐北之战,虽以天朝险胜终结,将那北匈奴赶至燕山脚下,灭了回鹘,月氏,虏了其皇室宫眷,皆数充为官妓,震慑北匈,两方终是安定下来了。

而这沙建山,实则名为张建山,为他取字啸忠的便是他的生身父亲,现而今的镇国将军张豫霖的二子。啸忠谐音效忠,这其中却有另一番因果所在。

当年那张豫霖领兵与那匈奴交战,十数年未踏家门一步。那边疆之境,虽是盘查甚紧,道是锁关,但是又怎能完全锁住呢?水至清则无鱼,张豫霖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能把草原上的战马弄来种马小驹,他也是乐意的。

两军僵持其间,这中双方打起了漫长的消耗战,就是那种没甚要紧战事却又得防着一不留神就开战了的状态。张豫霖当年正值壮年,身强力壮,精力充沛,这边疆的血性汉子,又怎会不想女人呢?就是在那风景优美,水气丰润的家乡,这些汉子都是耐不住的,更何况到了这离家万里,广袤荒凉的边疆?只见那黄沙吹得,漫天卷起,最后聚成一个妻子的轮廓。收到那打家乡托来的冬衣厚袄,扶着上面细密的针脚,都是泪水涟涟。练兵之余或是三两一堆,烧酒谈心,叹去时里正正裹头,恐怕回时白发已苍苍。间或开两三个下三滥的玩笑,稍解心中那半是思念半是饥渴的欲望。

青年统帅也不例外,他虽天纵英才,魁梧帅气,有大把的女人乐意陪他,甚至于即便是饥渴了去找营妓也不用排队,随便就能泻火。但是,人就是这般贱那,青年统帅还是苦闷,他觉得孤独,他希望能有感情的爱,还有就是,他希望能来个有水准的美人,而不是这漫天黄沙里磨出来的粗砾皮肤蜡黄颜色五官粗犷的各族女子。

。。。。。。

但是青年统帅不愧是命顺之人啊,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他还真遇着了这么一个鬼灵精怪的女子,这就是张建山的母亲阿黛沙了。当年阿黛沙是那小国回鹘的公主,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家都捧着供着的主。她的王父怜其年幼,对她甚是宠爱,其母又是地位尊称的莫顿单于的亲妹子,就养出了阿黛沙鬼灵精怪不听人劝的性格,而且有点公主们通有的跋扈,我要什么,就希望得到什么,我要干什么,你们谁也管不着。

阿黛沙向往那回鹘经书中描绘的土地肥沃,如诗如画的中土。她听说那里的人们都长得俊秀儒雅,言谈雅致,待人温和,而不是她日日见着的这般粗鲁彪悍浑身横肉的草原子弟。她向往着那处,但是也知道自己是不可能到那里去的,中土是王父的敌帮,不是如那北匈奴每次见到她的到来都热情欢迎,丰盛招待。她还听说,有人就喜欢拐卖她这般妙龄而又多情的异域女子,把她们卖到一个叫“青楼”的地方,她虽然并不知晓那到底是个什么地方,那两个汉字念起来又拗口又难写,她虽懂得汉文,也能说,但是能写得字却是皮毛。那到底是什么“楼”?做些甚的?是不是如她王父的宫殿般雕着异兽的塑像?

她还想追问,但看得那女夫子铁青的脸,她又把疑问憋了回去,额,阿黛沙偶尔也很懂事的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