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辽宁省灯塔市的荣官村,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曾经有显赫的四大家族,同村周边的百姓讨论起这四大家族来喜欢简称为"四大天":

老张家权势通天,老郑家洪福齐天,老赵家无法无天,老王家一手遮天。

而本书的主角郑健就出生在四大家族中的老郑家,不过他出生时已经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在旧中国号称"洪福齐天"的老郑家这时已经家道中落了。

关于老郑家的家道中落,郑健从小到大听自己的父母说过几十遍了,据父母说,郑家的祖上在清朝乾隆年间属于汉八旗,主要经营药材生意,到了郑健太爷爷那一辈儿算是老郑家最鼎盛的时候,在荣官村的郑家大院占地近20亩,后院的花园里还养了许多鹿,郑太爷经常喝鹿血补身体。

可惜好景不长,上个世纪的40年代,国共内战爆发,一队国民党军追着一位受伤的共产党员跑进了郑家大院,共产党员藏进了马厩里,国民党军搜索不到,便问郑太爷的大老婆郑太是否看到一位受伤的共产党员藏身于此,郑太斜着眼睛用长长的烟袋锅子指了指马厩,于是,共产党员被国民党官兵搜了出来,拖出郑家大院枪决了。

后来,共军战胜,新中国成立,此事不知怎么传了出去,共军便来报仇,郑太爷于不久前已过世,共军抓走了郑太和郑太的大儿子,也把整个郑家大院是为地主阶级斗垮,郑太后来死于狱中,这个从乾隆年间风光了近200年的郑家大院就这样衰落了。

郑健的父亲每每谈及郑家的往事,总会感叹:"哎,我这个傻奶奶啊,何必出卖共军得罪共产党呢?咱老郑家200年的基业都毁在这个傻女人手里了,要不我现在肯定还过着锦衣玉食,三妻四妾的日子呢。。。"

郑健的父亲浅薄,他以为郑家大院的倒台都是出于郑太对共产党员的出卖,其实他不知道"打土豪,分田地"是共产党建国后的既定方针,即使没郑太告密这件事儿,郑家依然会被当地主当土豪打倒。

洪福齐天的郑家大院倒台后,家产大部分充公,连后花园里养的那几只梅花鹿都被政府没收,郑太爷的大儿子不甘心看母亲受牢狱之灾,到处奔走上访,最后反倒触怒官府跟母亲一起进了监狱,郑太爷其余的五个儿子平分了所剩无几的家产后被赶出了这座富丽堂皇的大宅院,这五个儿子平日养尊处优,除了郑老四会点医术可以勉强维持生计外,其他几个儿子几乎无一技之长,日子过得窘迫至极。

郑老四就是郑健的爷爷,由于郑家200年来一直经营药材生意,为了门当户对,郑太爷给他找了一位出身于医学世家的小姐做老婆,而郑老四的医术就是从他岳父那里学的。

郑老四人很聪明,很快他的医术就在荣官屯声名鹊起,找他看病的越来越多,患者们习惯称他为郑大夫,郑大夫由于医术好,最后被聘请到县医院里工作。婚后,郑大夫生了四儿四女,郑健的父亲排行老三,这小子从小爱打架斗殴,每次都被人打得鼻青脸肿的回来,回来后哭着嚷着要学武术,郑大夫觉得男孩子学武术是好事儿,另外考虑学了武术后今后也不会再在外面被人欺负,所以就送他到一个退伍的红军老团长那里去学武术,学完后倒是确实不在外面被人欺负了,改成欺负别人了,经常把别的孩子打得别青脸肿的来告状。

郑大夫的四个儿子老大郑兴福为人老实,专心种地,任劳任怨;老二郑兴满为人聪明,做点小买卖;老四郑兴合开拖拉机赚钱,唯有老三郑兴林不务正业,干啥啥不行,自从学了武术后更喜欢在外面惹事儿了,逢人便打,上打白发老翁,下打红领巾小学生,搞得郑大夫家里每天都有遍体鳞伤来告状的。郑大夫无奈,为了家里能消停点儿,最后来了个提前退休,推荐自己这位不成器的儿子到县医院去接替自己的工作。

在那个年代,也就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能在县医院里当名大夫,那是多少人羡慕的美差,人送美称"穿白大褂的"。

郑兴林这小子从此可谓一步登天,从村里整天惹事生非无所事事的毛头小子一跃成为县医院里的一名白衣天使,郑兴林从此时来运转,不久,靠着这份耀眼的工作,经人介绍娶了邻村的村花为妻,姑娘名字叫唐桂荣,唐桂荣不但极为漂亮,而且通情达理,婚后一年,生下了我们故事的主人公郑健。

郑兴林的狗屎运让郑大夫其他的三个儿子嫉妒得两眼发花,本是四个儿子中最不争气,最不讨父亲喜欢的偏偏继承了父亲的工作,最后又靠得这份工作抱得美人归。老大气得整天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用锄头刨垄沟泄愤,老二郑兴满喝得醉醺醺干脆在三弟地婚礼上来了场"大闹天宫",老四郑兴合则直接去问郑大夫,干嘛这么好的工作不传给自己,传给三哥了,害得自己没讨到漂亮老婆。

面对儿子的质问,郑大夫无言以对,他也能理解儿子们的愤怒,因为除了老三郑兴林,其他三个儿子的婚姻都很不幸。

老大郑兴福和老二郑兴满结婚的时候正是中国的六七十年代,刚建国不久,地主刚刚被斗垮,那时,流行一个词语,叫"成分",所谓成分就类似于一个人的出身或者阶级属性,把坏人按照成分详细划分为地主,富农,反革命,右派等几类,而曾是荣官屯"四大天"之一的老郑家就是百姓眼中的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地主的后代自然就成了人们眼中的成分不好,而一旦被人认为成分不好,不管男女,结婚找对象是很难的,所以老大郑兴福和老二郑兴满眼看快30了还迟迟找不到对象,最后无奈,憨厚的老大郑兴福娶了邻村的一个瘸腿智障女子结婚,帅气的老二郑兴满娶了一个丑姑娘结婚。可让这哥俩气不过的是,时间到了老三老四结婚的80年代,人们的观念偏偏就转变过来了,不再把成分当回事儿了,老三郑兴林凭借白衣天使的工作娶到了貌美的村花,可老四郑兴合虽然不再被"成分”俩字困扰,但因为个子矮,又略有口吃,最后只能娶了一个相貌平平的女子为妻。

郑兴林每每谈到这一点就无比得意,常把自己比作历史上的雍正,"你看康熙经常说雍正举止轻佻,喜欢老八和老十四,但最后还是把江山交给了老四雍正,这就是天命,不服不行。"

从荣官屯到县医院要十几里地,郑兴林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很辛苦,老院长看在郑大夫的情面上很照顾郑兴林,让他每月逢单号上班,双号休息。郑兴林是个表面上很会装的人,他在领导面前装得唯唯诺诺,院长于是很信任小郑,便把自己的小三,一个年轻貌美的的女护士安排和郑兴林一起值夜班,还特地嘱咐说:"小郑啊,我就信得着你,若是安排和别的男大夫一起值夜班,我还真不放心呢。"

郑兴林拍着胸脯,口口声声让老院长放一百个心,背地里却每到值夜班的时候就调戏人家女护士,而碰巧那个女护士也是个水性杨花的主,一来二去二人就真搞到一起了。

男人大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当身边只有老婆一个女人时,一般都不会对自己老婆太差,可当再有一个比自己老婆更好的女人时,很难再一如既往的对自己老婆好,郑兴林也是同样,没和院长的小三搞到一起的时候,对自己老婆唐桂荣还是很好的,即使晚上已经熄灯睡觉了,老婆说想吃鸡蛋韭菜馅的饺子了,郑兴林都能一骨碌爬起来赶紧和面拌馅煮饺子去,然后再端给老婆微笑的看老婆吃,可自从有了新欢后,对自己老婆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别说半夜起来给老婆包饺子了,就连老婆说口渴让他起来去给舀口水喝他都不去。